WAVER SERIES: 香港手工藝藝術學院創辦人 Helen Chan

談起手工藝,你會想起甚麼?皮革工藝?黏土?和諧粉彩?對於香港手工藝藝術學院創辦人 Helen Chan而言,手工藝並不局限於一種表現方式。Helen成立學院至今已17年,她致力把手工藝文化推廣出去,讓大家感受到手工藝帶來的喜悅和價值。

成立香港手工藝藝術學院 分享手工藝的喜悅

Helen自小喜愛做手作,年少時已有成立手工藝公司的念頭。縱使當年的創業意念模糊,但Helen有一個一直以來十分肯定的信念,就是希望透過推廣手工藝,不但為人帶來喜悅,更希望對人有幫助。她現時以教育為業務主軸,對象包括有志成為手工藝導師的成年人、NGO、院舍和政府機構等。她說:「細個嗰陣想做老師,鍾意同人分享。」

在疫情啟發下,Helen 希望發展遙距課堂,嘗試更多不同的課堂體驗。Helen更說會繼續與院舍、NGO合作,教導長者、智障及傷健人士等弱勢社群做手工藝,把手工藝的喜悅帶給他們,讓興趣能引發生活動力。

 

手工藝是一種多元化的藝術

Helen 在行業裡至今有17多年經驗,她觀察到手工藝行業有一個特點:手工藝潮流日新月異,而當期流行的手工藝種類,會成為手工藝的代名詞。然而,Helen 表示:「我覺得手工藝唔係等於咁少嘢。」在她眼中,手工藝並不只代表黏土,並不只代表皮革,並不只代表粉彩,而是一種多元化的藝術。

因此,在香港手工藝藝術學院,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種類的手工藝。同時,這點亦讓學院像一本手工藝的百科全書,打造了專業、全面的形象。Helen 說:「客人有啲咩手工藝嘅問題都會搵我哋,比如話問開A 呢種嘢,佢會順便問埋其實B你哋做唔做到㗎?」

多元化的手工藝課程,加上「來者不拒」的合作態度,Helen說這讓她擴闊了見識,更比只集中一種手工藝的公司有更多機會。

 

潮流 V.S. 信念 推廣手工藝不應側重潮流

談到Helen 的座右銘,她強調不盲目因潮流而改變自己堅持的方向,應把自己一直堅持的事情做好。

她分享以往的經歷,說:「有人見到你件嘢做得好,自然會有競爭。對方可能用比較低嘅質素,但又可能講到天花龍鳳咁樣。咁會有啲挫敗,因為會覺得點解我堅持做嗰樣嘢,但又好似俾人搶咗啲嘢。但其實假以時日會明白,呢啲人會慢慢被市場淘汰。」

她又指出手工藝的藝術價值,推廣手工藝不應側重潮流:「本身嗰樣嘢係一個藝術,佢應該有一個價值,係一路持續嘅價值。我哋應該要Focus 喺投資落藝術而唔係做一啲投機嘅野。」

 

改變舊思維 轉租共享工作間

Helen在去年留意到,雖然與機構合辦的手工藝班漸漸變多了,但學生卻漸漸變少了。即使整體收入沒太大問題,但亦曾讓Helen 一度意志消沉。因此,她審視了一直以來的運作模式,深思了現時手工藝市場的情況,又想到工作室有升降機經常故障,單位漏水等問題,於是把心一橫改變工作模式,轉租共享工作間。

Helen回想起舊有的工作地方,比較起The Wave時,她認為舊的工作室受資金限制,空間有限。Helen 形容:「個框架已經定咗,你就只可以做到嗰個空間容納到嘅嘢。」而共享工作室可給予空間上的彈性,她舉例:「想大啲又得,細啲又得,一兩個人上嚟飲杯咖啡傾嘢又得。」配套上亦更加完善,學生見到學習環境舒適,亦有Wave Crew 招待,又有茶水供應,學生們也感到十分高興。

Helen在搬離舊址後,來到The Wave 前,曾使用另一間共享工作間。而相比其他共享工作間,她又說Wave Crew 熱情的態度和整體環境氣氛讓人更有朝氣,「好似成個人生猛咗咁」。Helen又坦言在換了工作模式,擺脫舊有的運作想法之後,雖然在疫情下,機構/學校課程都全面停課,但教室生意反而變得更好。

Leave a Reply

× 馬上查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