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當今世代人人談論,甚至連周星馳也要親自招攬相關人才的Web 3.0 / Web3,它的由來與創建理念又是怎麼一回事?
認識 Web 3.0 之前,可先略了解 Web 1.0 及 Web 2.0的基本概念。世界互聯網的第一版本「Web 1.0」始於 90 年代後期,是由一系列鏈接和主頁組成。Web 1.0 主要以閱讀及發布基本內容為主,網站不會特別注重互動。
於2000年初「Web 2.0」緊隨其後發展,技術進化不僅只是查閱資料,還可以互動、並且編輯文件。其後擴展更能讓人們創建內容及消費、甚至社交媒體平台的興起,把我們生活推向更高更活用的網路層度。
「Web3.0」最早期的推手就是英國電腦科學家及萬維網 (Web1.0) 發明者 Sir Tim Berners-Lee。
Sir Tim Berners-Lee (Photo: The Telegraph)
他在1998年提出語意網 (Semantic Web) 的基礎概念,並於2005年接受訪問時指出語意網就是他心中的 Web 3.0。語意網的概念就是於新世代網際網路中,以電腦將模擬人類的方式處理內容,繼而所有數據都可以依據上下文、概念上進行理解和連接。
後來區塊鏈與比特幣的崛起,以不依賴中央機構發行新貨幣、維護交易,及數位加密演算法等影響力日漸增大,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Gavin Wood 重新提出 Web 3.0 的想法 —
Gavin Wood (Photo: CryptoSlate)
網路世界應該有一種不受審查、低門檻的基礎傳遞協議來取代 HTTP、MySQL 等傳統技術,且以受驗證的方式去保護網路使用者的資訊與資金流動。
在 Web3 世界裡,所有權限及掌控均是以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。從而提高隱私、數據安全性及簡化可擴展性來解決大科技霸權的問題。現今 Web3 不再是紙上談兵的理論或流行用語,而是顛覆網路世界的科技革命!
隨著蓬勃發展並漸趨穩步並普及的形勢,近年亦開始越多人轉向投身 Web3 行業,深信相關產業及加密產品將是未來大趨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