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裝元素融入潮流服飾 創業打造本地中性品牌
「時裝總是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,只有模特兒才能夠穿起時裝服飾。」Dandier Limited的創辦人KY及設計師Kenny就以行動打破這個概念。她們與一班本地新晉設計師合作,將時裝元素融入潮流服飾,用中性風打造品牌,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的衣服。
創業講求跨界別合作 設計與營銷相輔相承
Dandier Limited的三位創辦人KY, Nika以及Jackie起初對創業沒有甚麼概念,只打算開一間IG Shop售賣外國潮流服飾。後來,她們接觸到一個由政府舉辦的青年創業資助計劃,就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申請。「過程中,我們發現香港也有時裝設計師,政府亦投放了不少資源,但卻很少本地時裝品牌。」,便開始朝著發展時裝品牌的方向申請「青年發展基金」。不過,由於KY和兩位創辦人都非讀設計出身,雖然有撰寫計劃書的經驗,但就缺乏時裝設計的知識,「有專業的設計師跟我們說:你們的計劃書好像很完善,但其實設計實行的部份著墨不多。」
幸好她們趕及在提交計劃書前,接觸到其他年輕設計師,為計劃書提供不少專業意見。經過她們三位與設計師團隊的努力,他們成功獲得面試的機會,更在當日向評判展示首件設計的成品,最後成功於2017年「青年壯志- I’m the boss」創業比賽近百隊參賽隊伍中突圍而出。「雖然我們的團隊一開始沒有設計師,但我們就有其他參賽隊伍欠缺的元素,如營銷、資訊科技等創業應有的元素,我認為這是我們獲勝的最大原因。」
Dandier團隊成功的例子,正好反映出跨界別合作對於創業的重要。正如The Wave一向鼓勵不同界別之間的會員相互交流,激發新的靈感,甚至從中找到合作的機遇,相輔相承。The Wave又不時舉辦講座及工作坊,邀請業界人士演講分享,協助會員建立人脈、擴闊圈子。
時裝不等於「難carry」 中性風滿足市場需求
Dandier服飾的設計主要走中性路線,是因為KY留意到中性服飾的市場供應太少,「很多大品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中性系列,但其實不少顧客希多一點類似的穿搭風格。」
設計師Kenny在團隊中主要負責西裝設計,他指時裝經常予人「難carry」的感覺,難以推出市場,「不少設計師的作品只會放在家中,或者用來參加比賽。」Kenny和其他設計師將時裝中講求剪裁、細節的元素融入在設計當中,由布料到鈕扣都經過特別挑選,令消費者更易於接納,從而展示個性及風格。Dandier團隊會將設計打版,再觀察市場反應。經過統計後,分析合符消費者口味的設計元素。
建立專業企業形象 參與講座獲益良多
KY起初在撰寫計劃書時,打算在一些人流較少、大量舖位空置,俗稱「死場」的商場經營Dandier,認為這些「劏舖」的租金較相宜,可以將更多資源投放在設計上。不過,她們發現租金與效益不成正比,加上舖面面積太少,難以展示產品,便放棄租「劏舖」的念頭。她們後來到觀塘物色工廈舖位,發覺位置較隱匿,難以接觸顧客,加上水電煤等雜費,開支亦不少。之後經過觀塘The Wave,參觀後就被給The Wave的裝潢所吸引,「一進入The Wave就覺得很有Feel,既有辦公室可擺放產品,又可以使用外面的工作桌商討設計概念,加上租金相宜,就決定加入成為會員。」KY指有不少客人來到看到,亦感受到她們專業的企業形象,給予他們不少信心。
KY又參與了不少The Wave舉辦的講座,不但學習到營銷的知識,更重要是每次都會認識不同的創業家,他們的經驗都令Dandier團隊獲益良多。有一次她認識了一個在國內做生意的講者,了解到內地的營銷情況,「例如在內地運貨,我們通常只想到某些著名的快遞公司,但其實內地有更多方法運貨更加便宜及方便,是行外人不知道的。」
店舖9月中開張,至今已有不少時裝店看中她們的設計,希望將其設計產品放在店內寄賣。現時已有多個銷售點, 包括觀塘、旺角、荔枝角,以及九龍灣。她們希望可以繼續招攬年輕設計師加入,提升設計以至產品開發的效能,未來可以將香港時裝打入外地市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