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VER SERIES: Void創辦人 Hercules Chan

創業整APP教冥想放鬆 為香港人尋回生活留白

冥想即「發呆」?對於連食飯都未必有時間的香港人而言,在塞滿工作的一天找回屬於自己的時間都相當困難,遑論花時間「發呆」。Void創辦人Hercules Chan眼見香港人被工作佔據了生活,就著手自己發展應用程式,以自己臨床催眠治療師的經驗,希望為所有人提供多一個放鬆的平台,為所有人尋回生活中的一點留白。

冥想協助放慢腳步 為生活找一點留白

Void以為都市人改善精神健康為目標,除了在應用程式提供自家設計的冥想錄音、音樂、遊戲,助用家放鬆解壓,亦會到不同的學校、企業、機構舉辦放空冥想的工作坊,教他們如何以放空冥想的方式提升精神健康。

很多人認為冥想等同「發呆」,Hercules笑指兩者其實有相異之處,「發呆類似放空,是無意識的行為,冥想就比較刻意、或有目標地進行。」不過,他在選擇將兩者都放在Void內,是希望以一個更加「貼地」的方式宣傳冥想,讓社會關注精神健康。

Hercules強調放鬆的方式因人而異,「有人喜歡看海、有人喜歡做運動、有人喜歡行街,沒有對錯之分。」他指Void上的放空、冥想方法適合每一個人,希望可讓用戶在有需要時多一個選擇,「在你認為對的狀態、情緒時,只需一張櫈就可以做到放鬆的效果,十分方便。」他指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,很少時間讓自己放鬆,希望Void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精神健康的重要,「令他們在長時間急促的生活步伐中,找到一點點留白。」

認清目標 迎難以上

Hercules在大學三年級時,已經考取臨床催眠治療師牌照。他了解到香港對於精神治療的需求很大,指香港有很多人有精神健康問題但求助無門。他認為坊間大部份有關精神治療的應用程式都來自外國,難以在亞洲地區普及使用,「當時就想到將精神治療融入科技,建立一個平台幫助香港、中國、以至東南亞等地的人改善精神健康。」本著這個信念,Hercules就再在精神治療方法上進修,並著手建立自己的事業。

Hercules在大學選修企業學,擺放在選修科的學分甚至比本科更多,就是希望可以裝備自己,將所學融入未來的事業當中。為了創業,他更選擇兼職讀書,將更多時間投入在事業上,「每人都應朝著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方向發展,認清自己的方向,再盡可能投放時間在這件事上,將它做好。」Hercules的理念正好與The Wave強調的「目標導向」(Goal-oriented) 不謀而合。The Wave深信創業就是要認清自己的目標,再迎難而上,朝著自己的目標投放心機時間,才能突破自己的極限,做到真正的 ”Beyonds Limits”。

「荊棘滿途」可謂Hercules創業的最佳寫照,由尋找合作伙伴建立團隊、申請基金資助,到如何拓展、宣傳Void,通通都是他在創業路上遇到的困難。以建立團隊為例,Hercules在大學參加創業比賽時認識不少有設計、程式才能的同學,都希望邀請他們加入團隊,「大家對創業的熱誠、理念到性格、甚至家庭環境的不同都有機會影響合作,甚至試過有人在成功申請基金資助後要求分錢,最終不歡而散。」團隊瓦解後,Hercules獨自營運Void近一年的時間,但就從未想過要放棄,「我很深信你繼續堅持下去,最終都會遇到一個機會,找到適合的人合作。」 幸好堅持的信念最終得到回報,他2017年在一個創業活動上認識了有編寫程式經驗的Samual,兩人志同道合、一拍即合,就邀請了Samual加入團隊,合力營運Void至今。

全天候開放 更有利創業

在創業的初期,Herclues與他的團隊主要在大學宿舍工作,畢業後就開始物色辦公空間繼續發展業務,當時就透過政府社創基金(SIE Fund)推出的「青年共享空間計劃」,接觸到全港不同的共享工作空間,最終都選擇觀塘The Wave成為他事業的新起點。他指觀塘位置方便,交通便利,是一個適合創業的地方,「這裏的配套很完善,最重要是24小時開放,這對一個初創企業來說是十分方便。」Hercules表示The Wave定期舉辦不同講座、工作坊,令他獲益良多,亦啟發他發展自己事業。

發表迴響

× 馬上查詢!